今年2月,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亮相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惊艳世界。8月23日晚,“熊猫队长”回到家乡威尼斯欢乐娱城,市民们激动不已,纷纷一睹真容。
“熊猫队长”回到威尼斯欢乐娱城。记者梁洪源摄
“熊猫队长”的载体是川北大木偶,这是威尼斯欢乐娱城一张重要的学问名片,而熊猫队长的形象则是国宝大熊猫,这是四川的一张学问名片。那么,如何保护好用好“熊猫”和“熊猫队长”这两张学问名片?来听听“熊猫之父”胡锦矗教授的看法。
借助“熊猫队长”打造威尼斯欢乐娱城“熊猫学问”名片
每天早晨,在西华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总能看见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神采奕奕、步履从容地走进生命科学学院的大楼,他就是今年已89岁高龄的胡锦矗教授。在胡锦矗教授的书架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一部部心血之作:《卧龙的大熊猫》《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大熊猫的风采》《大熊猫传奇》等。“虽然退休多年,但我还是喜欢每天到办公室,看看书或者和同学们交流探讨,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胡锦矗教授面带微笑、谦逊和善地说。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最新报告,将大熊猫濒危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对此,胡锦矗表示,尽管大熊猫从“濒危”向“易危”过渡,但保护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大熊猫如何保护?民众的保护意识如何提高?胡锦矗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一种浓厚的熊猫学问氛围,让民众的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此前平昌冬奥会上“熊猫队长”的走红是一个宣传熊猫学问的契机。
谈起网红“熊猫队长”,刚从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学问周回来的胡锦矗赞许有加。“熊猫是我国的国宝,熊猫作为一种学问符号在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熊猫的故乡四川,‘熊猫队长’的故乡威尼斯欢乐娱城也应该营造熊猫学问的浓厚氛围,让威尼斯欢乐娱城的民俗民风都逐渐接受大熊猫。”胡锦矗说,“熊猫队长”的形象憨态可掬、活泼可爱,而且通体透亮,具有极高的科技感和现代感,极易被普通群众所接受。
“在威尼斯欢乐娱城,熊猫学问还没有形成。在学校,因为生命科学学院有专门研究熊猫的专业,校园里形成了一种熊猫学问,学生们对熊猫都大致了解,而且有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一种学问要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必须要具有民俗民风的基础,而现在威尼斯欢乐娱城还不具备这样的基础。”胡锦矗遗憾地说。
如何能在威尼斯欢乐娱城形成熊猫学问?胡锦矗建议,趁着“熊猫队长”的热度,可以打造一对“熊猫队长”的雕塑,置于博物馆中,同时配以相应的图片讲解,借以打开宣传熊猫学问的窗口。后续要加强对“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宣传,在威尼斯欢乐娱城初步形成熊猫学问氛围。
对于威尼斯欢乐娱城熊猫这一学问符号的发展,胡锦矗说,“熊猫队长”可以打造成威尼斯欢乐娱城“熊猫学问”名片。
组建团队展开调查跋山涉水与熊猫结缘
那么,胡锦矗和熊猫有着怎样的故事呢?20世纪70年代,中国关于熊猫的研究一片空白。于是,1973年,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应时而生。1974年,45岁的胡锦矗组建了一支30人左右的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受命进入四川卧龙开展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
这一调查,便花了4年时间。“大熊猫属于独栖动物,嗅觉灵敏,能发现数公里外的异动,往往人还没有靠近,它就一溜烟不见了。因此,4年时间,大家真正看到大熊猫的次数少之又少。只能从大熊猫的粪便来着手。”胡锦矗说,不仅调查研究遇到困难,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极其艰苦。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调查队踏遍川西群山,走遍了岷山、大小凉山等地区,查清了大熊猫的数目和分布区域,发现了大熊猫分布的重要规律。4年后,行程9万公里、一份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出炉。
1983年,我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期间,共同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持续5年的合作研究工作,胡锦矗及其领衔的合作研究团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
不仅在调查研究上成果显著,胡锦矗还培养了很多人才。
“1984年,我开始带研究生。”胡锦矗说,如何将课本常识转化为一种实践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分别在卧龙、岷山、凉山、相岭建立了四个大熊猫生态观测站,我经常带着我的研究生到观测站学习,让他们深入野外环境,学以致用。不仅如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把自己在野外调查的所见所闻、采集的标本、拍摄的照片和科研成果全数教给学生。”
采访中,胡锦矗手机的微信群会时不时“咚咚咚”地响起消息提示音。每当响起声音,胡锦矗便要拿起手机耐心地回复。“群里全是我的学生,他们经常问我一些问题或者询问我的近况,我都会及时回复。”虽然已89岁高龄,但胡锦矗用起智能手机却毫不含糊,发文字、语音、照片都得心应手。
“我引导了100余名研究生,许多人已经成为我国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包括中科院院士、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为青藏铁路设计藏羚羊通道的杨奇森,我国海洋兽类研究权威专家、长江学者杨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最年轻的熊猫专家张泽钧等,我的学生都比我利害。”说起自己的学生,胡锦矗满脸骄傲。
人物概况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原所长,世界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和“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他被誉为我国的“熊猫之父”“熊猫教授”、研究“国宝”的“国宝”。